董事會決策研討──引領臺灣私校迎向蛻變與挑戰

文/詹孟儒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文刊登於 2017.7 評鑑雙月刊第 68 期

董事會與私立學校的發展及經營成效息息相關,在少子女化的浪潮來襲下,身為學校發展領航者的董事會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是私立學校亟待探討的課題。為協助國內大專校院突破當前發展瓶頸,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特於今(2017)年3月29日舉辦「董事會決策研討會」,邀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也是臺灣管理教育之父許士軍教授,以學校發展定位及策略思維,精闢剖析學校因應變革、布局未來的新方向。

在應用層面上,由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湯明哲教授及創造力學院執行長劉慶聰先生就永續經營之財務策略與創新格局,為學校發展藍圖鋪路,引領學校開創新契機。再者,由統一集團前總裁、社會所公認的企業哲學家林蒼生先生,分享其經營哲學及21世紀的能量理念,藉此型塑學校革新之正向循環。

活動中除透過國內菁英講座提供精闢見解與豐富的經驗分享,協助學校了解教育服務業之本質外,並就私校創新轉型議題進行深入對話與討論。以下重點摘述相關主題之演講內容。

一隻獅子帶領的綿羊隊伍 可以打敗一隻綿羊帶領的獅子隊伍

值此競爭激烈的年代,學校能存活的兩項基本條件,一為擁有足夠支應大學正常營運所需之財務收入;另一為吸引達到合理期望水準的學生質量。軍事天才拿破崙曾說:「一隻獅子帶領的綿羊隊伍,可以打敗一隻綿羊帶領的獅子隊伍」,亦即領導人的優劣可以決定一個組織的命運。作為當家主事者的董事會,舉凡學校發展、校園文化、策略制定、校長延攬與授權、變革推動等,皆需仰賴董事會作出明智抉擇;而為確保決策的有效性,董事會有必要了解學校在社會上的定位。

學校並非單純的學術機構,更不是公益事業,其定位應為「教育服務業」。據此,學校須先思考三個問題:

首先,誰是學校的顧客?答案不是學生、不是家長,而是社會,其商機在於找到符合社會上特定需求的人才培育目標。其次,在此前提下,什麼是顧客所需要的服務(教育)內容?再者,提供顧客所需服務能否帶來足夠的收入?通常教育界都避談這些問題,但在務實觀點下,這些都是董事會應該關注的議題。

臺灣教育服務業的戰國時代

臺灣有兩種產業發展和大學類似,一是便利商店,另一是銀行。一位便利商店創業者回顧自己幾十年來的經營歷程時說到,大約20年前,全國便利商店將近五千家時,人們包括他自己都認為已經飽和,因而決定不再擴增;然而今天的便利商店已達萬家,卻仍然生意興隆,證實了當年想法的錯誤。再說到銀行業,臺灣眾多銀行競爭劇烈,似乎也面臨供過於求的困境,尤其進入數位經濟後,人們早已預言銀行將會消失;但社會上不可能沒有金融服務業,消失的會是傳統銀行,凡是符合數位時代需求的金融服務業,將以嶄新面貌出現。

由前述可知,被淘汰的產業並不是面臨飽和壓力的產業,而是無法順應時代變革的產業。便利商店迄今仍屹立不搖的關鍵,在於現今的便利商店已不是當年的便利商店。因此,目前學校亟需了解的是,今天的大學和20年前的大學在滿足社會人才的需求面上,差異為何?把便利商店、銀行的情境應用到大學身上,能站穩腳跟生存的,就是可以配合環境改變而開創新局的創新者。

將產業思維帶入校園 建構培育未來人才的創新場域

學校運作與企業經營存在許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企業通常著眼於未來,而學校則常陷入只看過去、不看未來的迷思;因此,業界破除框架的思維模式,往往能為學校開啟另一種視野。從業界的觀點來看,少子女化並非問題所在,是否具備差異化特色及營造大學品牌,才是成功開創藍海策略的關鍵;身為董事會成員首先要了解,外在環境不斷改變下,大學的新角色與新使命為何,方能引領學校迎向新挑戰。

網路時代各項資訊彈指之間即可取得,學校所扮演的知識傳承角色日益式微,因而大學的新使命逐漸轉化為培育人才,開創未來的創新價值,服務人類與改善世界;而大學的新角色就是永續建構一個能培育未來人才的創新場域。技術的變革推動著世界以跳躍的方式前進,企業迫切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大學如何培育能迎合產業趨勢的人才,使之為國家、社會所用,將是啟動私校創新轉型的新動力。

據此,董事會當如何運作才能真正落實創新思維呢?首先需慎選董事會成員,使其成為校務發展之策略性資源,協助引進人才發展所需之外部重要資源,並遴選學校重要培育人才團隊;其次,確立學校發展之定位、特色、規模、組織架構、中長程目標與策略等影響學校競爭優勢之關鍵要項,進而建立完善的評量模式,以持續精進引領創新。

借鏡古人智慧 私校破繭而出

臺灣私立學校在經營上所遭遇的阻力高於國立學校,但並非毫無前景可言。《韓非子》曰:「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在臺灣教育服務業的戰國時代下,大學的生存之道亦可師法前人智慧,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整合學校資源強攻一項核心能力,再藉由世界一強的能力扶植弱處,進而發展出本身獨有的特色與品牌。

在資訊時代往智能時代邁進的過程中,身為領導學校前進的董事會成員,亦應具備科學及哲理的高度與思維,以宏觀視野思考教育的未來。曾任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的御手洗富士夫先生指出:「一個國家十年後的全球競爭力,非由現有任何組織領導人主導,而是由現在大學生所思所為來決定」,此語道盡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台評會期望藉由辦理此一董事會決策研討會,帶給私立學校更多的激盪與影響,進而達成學校經營的願景與使命,協助學校創新發展,迎向另一黃金世代;同時,也期勉私校董事會能帶領學校走向永續經營的新境界。

 

身為第三方評鑑機構 台評會之國際接軌歷程

文/黃怡錡、周穎利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副秘書長
本文刊登於 2017.7 評鑑雙月刊第 68 期

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為獨立運作之非營利機構,以發展及推廣評鑑知識及技術並提供評鑑服務為宗旨。自2004年承辦教育部評鑑計畫迄今,積累了十數年專業評鑑服務經驗,於執行過程中逐步與國際實務接軌,除配合所承辦的各項重大計畫定期邀請國際高等教育相關機構學者專家進行交流、舉辦國際研討會外,亦與國際各評鑑相關機構保持良好互動關係。

台評會以成為一卓越且具公信力的國際評鑑專業服務機構為願景,提供高等教育專業評鑑服務為目標,擔綱學校辦學品質的守門員,並以客觀的第三方搭起受評單位與政府部會間溝通的橋梁,進一步成為國內學校與國外學校、專業機構等之間的交流平台。

台評會致力於國際評鑑專業服務機構之發展歷程,主要有三階段:

階段一: 厚植國內評鑑經驗  循序漸進引進國際評鑑服務

● 國際化初期階段──速簽署全球備忘錄、多角接觸各國經驗

台評會於2013年即加入國際二大高等教育品保組織──「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QAAHE)及「亞太品質網絡」(Asia-Pacific Quality Network, APQN),取得正式會員資格,並先後與泰國、日本、俄羅斯、紐西蘭及中國大陸之教育品保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進而建立聯合評鑑制度。

● 透過外部品保認證與國際接軌,引進雙認證機制

在泰國「國家教育標準與品質評估局」(Office for 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NESQA)主辦的2015品質保證國際年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Assurance,簡稱ICQA )上,台評會榮獲大會頒予「ICQA 2015教育品質保證貢獻獎」,肯定台評會在教育品質保證所做的努力,並與泰國簽署國際聯合認證合約,雙方建立跨國聯合認證機制,有助招收外籍學生或吸引交換學生,是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階段二: 聚焦亞洲  透過多元交流模式推動國際化

APQN是亞洲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組織,台評會於2013年主辦第九屆APQN年會暨國際研討會,共有來自30餘國150名代表參加,2014年即榮獲APQN品質獎項選拔之最佳國際合作品保機構殊榮。

為提升評鑑專業知能,以提供學校更專業的服務,台評會積極推動各項與評鑑專業、校務發展、教學品保相關之跨國研究計畫。2014年即啟動為期三年之「學校辦學措施與學生就業力」研究計畫,與泰國及日本進行國際研究,了解各國學生畢業後的職場及生涯情形,作為各國高等教育培育學生就業力與適應社會之參考。

又為與國際接軌,台評會更主動與國際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組織接洽辦理相關研究計畫,2015年進行「畢業生國際就業能力」(International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es)研究計畫,透過跨國問卷調查,分析各國畢業生依所學專長於本國與他國的職場發展。

2015年起配合教育部提升校務專業管理能力政策,台評會規劃辦理「校務研究國際交流搭橋計畫」,至今已陸續辦理相關國際研討會十場以上,共計邀請日本及美國等名校教授,針對臺、美、日校務研究進行國際經驗交流。今(2017)年更與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合辦的「臺日高等教育創新改革論壇」,於5月初圓滿落幕,帶給與會學校新的啟發並創造新價值。

階段三: 深耕區域經驗  由亞洲出發航向全球

● 推動國際活動,擴增評鑑思維深度及廣度

台評會於2011年起逐年強化推動評鑑相關國際交流活動,自2012年起即配合教育部評鑑,每年皆邀請國際專家學者擔任評鑑觀察員,透過參與實地評鑑活動了解作業流程,於評鑑後提出建議,並就不同國家間評鑑制度相關問題進行交流,促使評鑑作業與國際接軌。例如2013年即曾安排日本國際教養大學校長及「大學基準協會」(Japan University Accreditation Association, JUAA)代表至國內科技大學進行拜會考察,藉以探討兩國間高等教育面臨之問題,截長補短,以求突破困境。

此外,台評會亦接受國際評鑑機構邀請前往擔任觀察員,例如2013年台評會國際長即受邀擔任日本國際教養大學辦理之外部評鑑委員、2014年台評會推薦資深評鑑委員至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擔任評鑑觀察員、2015年台評會秘書長及副秘書長受JUAA之邀前往日本金澤工業大學擔任評鑑觀察員等活動,將臺灣的評鑑經驗帶至國外進行交流分享。

台評會亦透過辦理多場國際交流講座、論壇、研討會,引進許多國外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等新思維,至2016年為止已辦理超過20場國際交流活動,今年上半年也已進行多場相關活動。透過不斷推動及參與評鑑相關國際活動方式,期能在評鑑思維上與國際接軌,擴增評鑑深度及廣度。

● 廣邀國際組織來臺參訪,提升國際能見度

除國際參訪、研討活動之辦理及參與外,台評會於2012年接待「韓國專門大學教育協議會」(Korea Council for College Education, KCCE)代表,就臺韓兩國推動技職教育評鑑及未來合作達成共識。2013年日本JUAA代表來訪,就JUAA進行之外部評鑑機構考察舉行會談,兩會為未來的合作關係已達成初步共識。同年並有來自克羅埃西亞「科學暨高等教育局」(Agency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ASHE)代表來訪,與歐洲國家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相互觀摩交流。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代表亦首次來訪進行評鑑經驗交流,就未來共同合作之可能性作初步規劃。

● 參訪國際評鑑組織,主動開啟合作契機

2012年台評會前往拜會克羅埃西亞ASHE,實地參與克國首都札格拉布大學(University of Zagreb)自我評鑑之後設評鑑。2014年應日本JUAA之邀前往東京,就兩會評鑑制度未來發展與合作進行溝通。同年亦率團赴泰國參訪ONESQA及相關職業學校,交流評鑑經驗,讓彼此評鑑制度朝國際化發展的方向精進。

此外,台評會與上海市教育評估院、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高教評鑑研究中心及各級學校,以及日本、紐西蘭、韓國等地區均定期交流,一方面了解其評鑑機制,另一方面亦將臺灣技職教育特色及技職評鑑機制推向其他地區。

● 汲取各國專家建言,與世界評鑑脈動同步

台評會藉由座談、簽訂合作備忘錄、研討會、參訪活動、教育訓練、參與他國評鑑等交流機制,同步學習其他國際評鑑單位之經驗與特色。並且主動參與各類國際級盛大年會,期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學習彼此的優點。

台評會於今年5月底赴美參加校務研究協會(Association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IR)年度論壇。今年度論壇主要針對高等教育未來評鑑(認證)方向、數據分析策略決定、課程評估到學生學習成果、如何建置有效評鑑(認證)過程等多元方向,提出重新思考的可能性。

此議題同時呼應了今年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ENQA)於6月舉辦的年度研討會主題,其重點同樣放在學生學習預期評估的討論上,深入探討學生學習成效提升與評鑑(認證)制度間之關聯。

從臺灣出發 逐步拓展評鑑版圖

台評會近兩年來,已逐步將評鑑的版圖由國內拓展至國外,除與不同國家建立跨國雙認證制度外,也將台評會的評鑑服務帶至國外大學,進行國際高等教育之境外評鑑。未來,台評會期能由自身經驗出發,隨著世界趨勢脈動學習,獲得更多啟發以回饋國內大專校院,加速精進臺灣高等教育評鑑水平,讓評鑑制度更貼近學校實際運作,發揮教育評鑑積極目的,帶動及提升臺灣整體高等教育品質。

 

台灣校務專業管理資訊整合先導計畫說明會圓滿落幕

文/詹孟儒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訊息刊登於 2017.7 評鑑雙月刊第 68 期

2017年「台灣校務專業管理資訊整合先導計畫」(TIR Cloud計畫)北區暨南區說明會已分別於5月15日及19日舉行,會中由台灣評鑑協會傅勝利理事長及景文科技大學李弘斌副校長等專家進行演講與座談。TIR Cloud計畫為台評會整合大專校院各類公開數據資訊,產出能為學校所用之統計分析、報告,期盼有助於各校打造成五「新」級的IR體系──即新能量、新機會、新價值、新思維、新動能,迎向永續經營的挑戰。

TIR Cloud計畫之推動,旨在協助學校達成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三大關鍵元素:自我研究、專責單位、問卷調查的終極目標。TIR Cloud校務專業管理服務的範疇與應用層面,包含計畫成員學校均可獲得客製化的「校務資訊統計分析報告」及「系組招生統計分析報告」,學校可根據分析結果,作為校務決策、發展與規劃系組定位及特色的重要依據。另今(2017)年亦特別編製「招生策略規劃參考手冊」,以及近期即將推出的問卷調查資訊平台,均有助於學校找出未來招生利基。

 

「臺日高等教育創新改革論壇~新契機、新思維、新價值」圓滿落幕

文/李欣倚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訊息刊登於 2017.7 評鑑雙月刊第 68 期

由教育部指導、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台灣評鑑協會共同主辦的「臺日高等教育創新改革論壇」,於今(2017)年5月5日盛大舉行。本活動亦同時邀請中國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華夏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等四所科技大學共同協辦。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劉慶仁參事特別蒞臨致詞,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教育組林世英組長也全程參與。

論壇由台評會傅勝利理事長主持,多位臺日雙方高等教育學者專家共聚一堂,互相交流討論,來自日本的三位學者──櫻美林大學大學院大學管理研究科山本真一教授、獨立行政法人大學改革.支援學位授與機構野田文香准教授,以及國立一橋大學國際教育中心太田浩教授,並分別就各自的主題提出精闢論述。

與會人員經由研討交流,共享臺日教育改革資訊,藉此建立臺日教育改革資訊交流平台,期盼能在教育改革中創造出新價值,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創新改革之效益。

 

紐西蘭資歷評審局與紐西蘭商工辦事處拜會台灣評鑑協會

文/李穗彗 台灣評鑑協會行政長
本訊息刊登於 2017.7 評鑑雙月刊第 68 期

紐西蘭資歷評審局(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 NZQA)代表在紐西蘭商工辦事處陪同下,今(2017)年5月3日蒞臨台灣評鑑協會,由傅勝利理事長親自接待,當日雙方就機構及所執行之業務互相介紹,並進行意見交換。傅勝利理事長表示,台評會向來樂意與國際機構或組織分享臺灣的評鑑經驗,國際交流與合作也是台評會重要活動之一,透過經驗交流,更可精進教育認證或評鑑的水準,乃至開啟臺灣各大專校院的國際能見度。

紐西蘭資歷評審局是專為學經歷進行認證的專業機構,此行主要為了解臺灣評鑑制度與運作現況,並期盼與紐西蘭經驗進行比較,借鏡彼此的異同,甚至創造未來合作契機。

在拜會最後,紐西蘭資歷評審局代表除感謝台評會熱情接待外,亦對台評會過去的評鑑經驗及成效印象深刻。該局表示,此次拜會讓他們更深切了解臺灣對高等教育品質的把關,亦有助於未來進行臺灣學資歷認證的工作。

 

澳門城市大學拜會台評會 觀察臺灣技職校務及評鑑經驗

文/陳姿曲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訊息刊登於 2017.7 評鑑雙月刊第 68 期

台灣評鑑協會為確保評鑑品質及符合國際評鑑趨勢,歷年來除辦理後設評鑑外,亦多次邀請國際專家學者訪臺交流,今(2017)年5月2至7日特別邀請澳門城市大學李樹英教務長協同相關主管來訪,除分享臺澳雙方在高等教育、辦學及校務經營等經驗外,亦前往景文科技大學進行參訪,由洪久賢校長親自接待並參觀景文科大最具特色的校園建築物智慧能資源管理系統。

一行人再南下前往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陳振遠校長亦親自介紹學校從創新到創業,提供學生一條龍完整的創業培育,以及深獲各界好評的「創夢工場」、「金控中心」等軟硬體設施。

此行更安排澳門城大進行遠東科技大學校務評鑑實地作業觀察,了解臺灣推動高等技職教育實地評鑑的作法,並深刻感受臺灣的科技大學準備校務評鑑工作之用心。澳門城大訪臺期間獲得熱情接待,該校希望未來能有進一步合作的機會,圓滿結束此次收穫豐富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