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實習有效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文/吳淑媛 台灣評鑑協會秘書長
本文刊登於 2015.1 評鑑雙月刊第 53 期

業界實習,被認為是幫助學生達到「上手」(work ready)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就業市場愈趨競爭的今日更顯重要。因此,業界實習成為目前教育部推動各項獎勵型專案的重點工作之一,亦是大學校院資源投入的重點。
 

台灣評鑑協會於前一期《評鑑雙月刊》針對就業輔導的文章中,透過Obukhova與Lan(2013)的研究發現,在求職過程中,實習的效益與人脈相近。其中,在求職過程的早期階段,實習尤其具有影響力。經由實習得到面試機會的可能性,高於透過人脈。在獲得錄取的機會上,兩者則無顯著差異。本期本文繼續針對業界實習對於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議題進行討論。
 

實習有助於了解學生的軟實力 

2010年世界科學與工程學會(Worl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cademy and Society, WSEAS)國際學術研討會特刊Latest Trends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刊登了Y. M. Yusoff、M. Z. Omar、A. Zaharim、A. Mohamed、N. Muhamad、R. Mustapha 等6位馬來西亞學者針對業界實習對於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研究發現,標題名為「業界實習有助提升就業力技能」(Enhancing Employability Skills through Industrial Training Programme)。文章內容除有助於了解實習對就業力的助益外,亦幫助我們一窺開發中國家對於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視與努力。
 

文中首先提到,不穩定的經濟環境和全球化正衝擊著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體系。企業主普遍反映,馬來西亞工學院畢業生工程知識和技術能力是足夠的,但新進工程師卻缺乏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s),例如溝通技能、決策能力和人際互動能力。也就是說,雇主需要工程師具有紮實理論背景和搭配必要的軟實力(soft skills)與就業技能。
 

實習課程幫助學生發現不同的角色和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在真正的工作場所中,體驗不同的挑戰。馬來西亞的工程學位,常搭配2至6個月的實習訓練,作為該學位課程的畢業要求。在完成訓練後,同學們還要提交一份技術報告,作為成效評估的一部分。經由報告,可以顯示學員在培訓期間軟實力的提升情況,同時,學校教授也可評估學生的能力是否達到產業界的要求。
 

藉由雇主調查 了解實習生的就業力技能

文中針對馬來西亞國民大學(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UKM)的學生進行研究,以了解學生完成業界實習後所獲得的能力,透過這些實習生的雇主們獲得實際的意見回饋,乃是極為重要的事。同時,也可藉此了解業界所期待的人力應具備哪些條件。文章調查採用15項就業力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為基礎(詳見表一)。問卷採取李克特五點尺度,由雇主對新進工程師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行評價,「1」表示「完全不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
 


 

文章在研究方法的設計上,採取實習生與新進工程師兩組資料之比對策略,其中,實習生樣本來自於UKM的實習計畫,該計畫是UKM訓練課程的一部分,由大學部三年級學生接受20週的訓練。問卷在業界實習兩個月結束後,交給實習生的雇主填寫,請雇主評估實習生的15項就業力技能,文中完成295份有效問卷。
 

透過實習取得關鍵技能 協助社會新鮮人職場準備

調查結果顯示, 整體而言, 雇主對於新進工程師和實習生的表現,都達到滿意的水準。其中,對於新進工程師,其就業力技能表現最佳的前三名分別是: 團隊中良好的執行技能(93%)、執行管理人員指令的能力(92%),以及表達思想的口語能力(92%)。表現最不理想的項目分別是:團隊中的領導能力(74%)、足夠的背景知識(72%),和對外界或社區進行溝通的能力(71%)。本項調查顯示工程學院畢業生,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和決策力較為不足。 另一方面, 實習生就業力技能表現最佳前三名分別是: 執行管理人員指令的能力(96%)、社會和文化責任(95%),以及團隊中有效和獨立工作的能力(92%)。表現最不理想的項目分別是:對外界或社區進行溝通的能力(77%)、做決定的能力(75%)、團隊中的領導能力(67%)。文章作者認為,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實習生缺乏實務經驗,在溝通技巧、領導能力和做決定的自信上,仍有加強的空間,因而建議學生們可以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獲取更多的經驗。
 

文章作者綜合評判15項就業力技能的調查結果,發現完成實習的學生和已經成功就業的新進工程師,兩邊所呈現出來的就業力技能分布情況很接近,代表學生透過實習取得這些關鍵技能,有助於在進入職場前作出更好的準備。當然,此並不意味著實習生已經成熟到足以進入勞動市場。決策能力、領導力和溝通能力,是缺乏實務經驗的學生們,應持續補強之處。
 

建立實習反饋機制 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整體而言,文章作者認為在工程教育中,業界實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助於使學生們為就業做好準備。將業界工作的實務情況,透過實習「揭露」給在校生知道,可說是至關重要的事。而在該研究後續追蹤發現,部分實習時表現優良的學生,已經獲得雇主有條件的雇用(當學生順利取得學位時,學生就可直接成為該公司的全職工程師),顯示實習計畫對學生確實有極大的助益。有鑑於此,UKM已建立調查機制,由教師調查工作現場所需要的就業技能,於實習生返校與畢業時進行調查,持續從業界和實習生中獲得回饋,進而提高工學院學生的就業率。
 

目前國內無論是高教或技職體系的大學校院,均將業界實習視為重要工作。值此之際,Y. M. Yusoff等人的文章除了正面肯定業界實習能帶來正面效益外,亦提醒我們應建立相關機制,持續蒐集學生實習時的相關資訊,反饋於實習工作的推動,使業界實習發揮縮短學用落差、促進就業的積極功能。
 

※參考資料

Obukhova, E., & Lan, G. (2013). Do job seekers benefit from contacts? A direct test with contemporaneous searches. Management Science, 59(10), 2204-2216. Yusoff, Y. M., Omar, M. Z., Zaharim, A., Mohamed, A., Muhamad, N., & Mustapha, R. (2010). Enhancing employability skills through industrial training programme. In Dondon, P., & Martin, O. (Eds.), Latest trends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7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education’10) (pp. 398-403). Athens, Greece: WSEAS Press.
 

【評鑑詞彙介紹】

評鑑所涉及之詞彙繁多,涵括領域亦非常廣泛,因此本會將於各期電子報中,不定期介紹相關詞彙,並以簡要易懂方式呈現。本期介紹學校評鑑相關詞彙如下:
 

評鑑結果

依各類型之評鑑效標各項目綜合評定後,對每一評鑑類別給予一個評鑑結果:包括「通過」、「有條件通過」及「未通過」三種認可結果。

評鑑結果申復

對評鑑報告初稿不服之受評鑑大學,於收到報告初稿二星期內,向教育部或教育部委託之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構提出申復;申復有理由時,教育部或教育部委託之學術團體
或專業評鑑機構應修正評鑑報告初稿;申復無理由時,維持評鑑報告初稿,並完成評鑑報告書及評鑑結果。

評鑑結果申訴

對評鑑結果不服之受評鑑大學,於結果公布一個月內,向教育部或教育部委託之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構提出申訴;申訴有理由時,教育部或教育部委託之學術團體或專業評
鑑機構應修正評鑑結果或重新辦理評鑑,最終之評鑑結果另行公告之。

 

【國際專家來臺參與科技大學評鑑】

文/吳家州
本文刊登於 2015.1 評鑑雙月刊第 53 期

台灣評鑑協會為更精進及提升國內評鑑專業品質,特別邀請國際評鑑專家來臺參與103學年度科技校院評鑑,藉由來自國外的國際評鑑專家,以客觀、超然的第三者角度,觀察此次評鑑作業,並提供寶貴意見。此次來臺的專家學者,分別是韓國國立光州教育大學朴南基(Namgi Park)教授,以及香港自資高等教育聯盟張寶德(Peter P. T. Cheung)秘書長,加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李隆盛教授一同組成評鑑觀察員小組。 專家們先於去(103)年12月4日拜訪台評會,由吳淑媛秘書長帶領相關同仁與專家,針對認可制精神、評鑑程序及評鑑指標等意見進行交流;3位觀察員亦於12月5日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務類評鑑的訪視活動中,隨同評鑑委員進行觀察。 國際觀察員對於我國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大學評鑑,以及校務評鑑委員們專業認真的態度都留下深刻印象,並甚為肯定;同時,專家們也各自交換彼此對於高等教育現況的看法與評鑑實務經驗。此外,專家們亦提供一重要概念,即「大學評鑑不僅是品質保證的機制,更有引領學校朝向追求卓越的重要價值」。
 

台評會藉由此次國際專家來臺,除可了解國際評鑑趨勢與國際接軌外,亦激盪出許多精進國內評鑑技術水準的想法,未來台評會亦將持續邀請不同國際專家來臺,以持續吸收國際上不同評鑑經驗,扮演好國內評鑑專業機構的角色,進而協助受評者追求卓越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