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實習有賴嚴謹規劃與配套】

文/吳淑媛 台灣評鑑協會秘書長
本文刊登於 2015.3 評鑑雙月刊第 54 期

業界實習可對學生的就業帶來實質上的助益,不論是從學術研究或實務觀察均有類似結論。台灣評鑑協會在《評鑑雙月刊》前二期的文章中,透過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說明實習有利學生求職過程中的早期階段,發揮如同透過人脈求職之效益;實習亦有助於學生為就業做好準備,因其將業界實務工作實際狀況,透過實習過程「揭露」給在校生知道。此外,在實習期間表現優良的學生,往往能獲得雇主優先雇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正面肯定實習的文章大多也同時提醒,如有更完善的實習規劃,將能讓實習發揮更好的效益。
 

有鑑於業界實習有擴大推動的趨勢,台評會特別成立研究小組,訪問多位在高等與技職教育服務多年的學者專家,針對實習提出了具體建議與評析。本文在此先整理推動實習時,學校應注意的相關議題,其更完整的內容請參閱本期「焦點話題」單元〈建構完善實習制度 有效提升學生就業力〉一文。
 

業界實習非僅將學生送到實務工作場域,而是須將其視為學校課程,也就是與在校學習的課程一樣,事前應有嚴謹課程規劃、過程中的課程執行評估,以及最後的學習成果評量等階段,在彼此相互搭配下,方能展現預期之教學成效。以下分別就此三階段所需注意的議題說明如下:
 

課程規劃階段 

現今實習課程最需釐清的,應是實習與打工間的差異。實習與打工都是發生於實務場域中,形式上皆是付出勞力獲取報酬,也都能夠體會到社會實際運作之情境。正因如此,若不能先幫助學生釐清二者的差異,以目前打工薪資報酬優於實習所得的情況,將不利於實習的推展,學生可能在薪資的誘因下,花時間在無關所學的工作上。事實上,實習跟打工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實習的目的是「學習」,打工的目的則是「賺取報酬」,能否清楚界定並將此觀念傳達給學生,關鍵即在於實習課程規劃是否嚴謹。其中,學校與廠商(實習場域)是否有良好的溝通、廠商是否充分理解且接受學校理念與期望、雙方是否已於事先充分理解學習內容與期望等,都是不容忽視的事項。

廠商與學校的互動可說是實習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產學雙方在課程規劃階段,進行密切、對等的討論和溝通,才能進而針對實習過程中個別的權利與責任、學生權益保障等重要議題達成共識。

在權利與責任部分,產學雙方的平衡極為重要,合作的條件過度遷就廠商,將使得實習與打工無異。反之,過度遷就學校,又會使得實習與學校課程並無二致。就目前的現況觀察,校方遷就廠商較為普遍,未來若擴大實施實習課程,此情況如何改善值得特別注意。在學生權益保障部分,學校應協助廠商釐清「實習生」與「工讀生」的差異,實習生的角色在於按部就班地進行實務學習,工讀生是執行業務的補充性人力,二者意義不同,工作內涵與待遇自然也該不同。目前實務現況,能清楚釐清二者差異並落實的案例較少,造成學生認知上的錯誤,而將實習與打工畫上等號。
 

課程執行評估階段

相對於學校課程,實習課程的特色是學生在實務場域接受廠商「做中學」的教導,此階段學校教師常扮演較為被動的角色,學生遇到特殊情況時,教師才介入輔導,因此,學生與廠商對於學校或老師的抱怨,時有所聞。事實上,學校教師應能在實習階段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一方面協助廠商和現場業師以更合宜的方式傳授學生實作技能,一方面從旁輔導學生學習與心理狀況。然而,受限於廠商與學校有限的互動關係、教師在實習課程上既定的權利義務等議題,以致學校老師扮演積極性角色的空間甚小。目前有部分學校採取老師定期訪視的模式,由學校提供相關經費,讓老師到實際場域與廠商主管、實習學生進行訪談與關懷,在提升學校老師的積極性角色上頗具成效。
 

學習成果評量階段

不論是學校課程或是實習課程,學習成果評量都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學習成果評量目的不僅是決定學生實習的分數,還包括了系統化蒐集實習成果,以及能反饋於次年的實習課程規劃,讓實習課程適時調整,不斷改善。而又得益於評鑑制度的落實,各校對於學生實習成果的蒐集大多有完善措施,例如學生及廠商滿意度調查、實習座談等,均有利於實習成果的累積與展現。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反饋機制,學校應針對實習課程,逐步建立PDCA(Plan, Do, Check, Act)的管理循環,以實習成果為基礎,進一步深化產學雙方交流,必要時能修正實習課程內涵與作法,持續強化實習功能。

另外,建立實習學生的基本資料庫亦被認為是有用的方法之一。以資料庫為基礎,進行長期追蹤,定期檢視實習與就業力的關連性,並且根據關連性調整學校課程與實習課程,使學生在此過程中發展出符合產業界需要的就業力。
 

先檢討問題 再擴大推動

整體而言,國內實習的推動工作已見成效,但也浮現出部分問題。未來的政策方向若朝全面推動,甚至是以列入必修課程為目標,建議宜先針對衍生問題進行更深度的檢討。同時,各個產業未來人才需求的趨勢更應納入相關討論之中,方不致於落入僅是教育單位或學校單方片面的期待。誠如本文一開始所提,學校與廠商的互動與配合是實習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建議以此為基石,優化實習課程內涵與推動措施,使實習成為縮減學用落差的重要手段。
 

【評鑑詞彙介紹】

有鑑於評鑑所涉及之詞彙繁多,涵括領域亦非常廣泛,因此本會特別於104年3月出版了《中華民國高等技職教育評鑑詞彙》一書。歡迎來信或來電免費索取,讓評鑑理念更加地落實與擴散。洽詢電話02-33431177。
 


 

未來台評會仍將於各期電子報中,定期介紹相關詞彙,以達到本會推廣評鑑知識之宗旨理念。本期介紹評鑑相關詞彙如下:
 

評鑑指標

針對評鑑內容所研訂之具體可量化的評鑑項目標準,通常均有明確操作型定義,以作為受評單位和評鑑委員評估執行成效之依據。

評鑑效標

通常為對評鑑指標更具體明確內容之描述,作為評鑑機構或組織判斷評鑑結果的依據,俾建立更一致性之標準,提供評鑑委員作執行成效之價值判斷。

參考效標

參考效標的功能在「舉例」說明該評鑑項目「可以涵蓋」的內容,避免受評學校無所適從;受評學校亦可依自我發展定位、辦學狀況及特色,視實況與所屬性質的個別差異,增加
或刪減參考效標。

 

【104年科技大學校務評鑑實地訪評時程出爐】

文/梁淑菁
本訊息刊登於 2015.3 評鑑雙月刊第 54 期

教育部委託台灣評鑑協會辦理科技校院校務評鑑及自我評鑑實施計畫,104年度計有8所科技校院符合「教育部試辦認定科技校院自我評鑑機制及結果審查作業原則」,其校務評鑑部分將由台評會進行一天的實地訪評,並且辦理學校自我評鑑專業類(系所)結果認定之行政相關工作。台評會特於今(104)年1月22日辦理學校說明會,並由各校代表現場抽籤選擇實地訪評時段,訪評時程排定如下表。台評會將依據公告的時程,安排產官學界具相關專業背景及素養之評鑑委員,前往各校進行實地訪評作業。
 


 

【103學年度技術學院專案評鑑結果公布】

文/梁淑菁
本訊息刊登於 2015.3 評鑑雙月刊第 54 期

教育部為配合「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審核作業規定」,委託台灣評鑑協會專案辦理「除評鑑成績外,符合其餘改名科技大學基本條件之公私立技術學院申請評鑑作業」,並於去(103)年11月24日及12月1日二天,分別完成東方設計學院及德霖技術學院共計2校之實地訪評作業。 此次專案評鑑結果,已於今(104)年1月21日正式對外公布。詳情可至技專校院評鑑資訊網(http://tve-eval.twaea.org.tw)及台評會網站(http://www.twaea.org.tw)最新公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