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雙認證與專業學門認證

文/蔡珮鈞、駱菀柔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文刊登於 2016.9 評鑑雙月刊第 63 期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正是現今教育最佳寫照,從跨境教育到雙聯學位,在在說明即使不出國,也能遍知天下事。亞太經合組織(APEC)自2012年起即強調「跨境教育合作」,目標是實現2014年APEC領袖聯合宣言及APEC部長會議聲明均提及的「2020年APEC區域內跨境實習大學生人數達到100萬人」願景。

跨境教育指的是跨越國家司法邊界,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人員、專業、課程、研究與服務的流動;除到國外進行一學期交換或學位學程的學生流動(student mobility),尚有教師及教學流動到其他國家提供學位學程(program and providers mobility),如雙聯學位、1+1、2+2的學位學程,以及教育樞紐(education hub)的整體移動,把課程、教師、學習資源及研究中心移到另一地方設立,讓學生不出國也能接收到國外教育,避免人才外流的潛在危機。

跨境教育評鑑

一個國家對高等教育機構品質定義及評估方式,不僅可看出其社會文化素質和經濟程度,也代表該國高等教育體系在國際上的地位。因國際化發展是不可忽視的趨勢,為確保跨國教育品質,評鑑機構所扮演的角色也開始受到重視。如何確保學生學習品質及環境、教師教學及學程品質,除校內行政監督及自我評鑑要確實外,跨國認證的推動也更為重要,建立相互承認各國評鑑結果的平台,推動資源分享及相互學習,才算真正進入跨國教育合作,以能達到最終的國際品質保證。但各國法令及學制不同,加上文化差異、語言障礙、標準迥異、委員素質不均及機構人員和作業模式的不同,機構間要達成協議,相互承認其評鑑結果,是一相當大的挑戰。

泰國國家教育標準與品質評估局(Office for 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NESQA)與台灣評鑑協會於2012年簽訂合作備忘錄以來,雙方保持密切交流,除機構人員及評鑑委員互訪外,雙方相繼在實地訪評中擔任觀察員的角色,並在各自舉辦的國際會議中,與當地的高等教育機構討論如何透過評鑑國際化,進而強化高等教育的多元競爭力。雙方遂於2015年10月簽訂雙認證計畫,藉由與國外評鑑機構雙認證的進行,提供更具國際化的建議,協助教育機構提升品質,為跨境教育品質往前跨越一大步。

跨國合作 臺泰雙認證

台評會與ONESQA的雙認證係針對技職教育進行外部評鑑,透過雙認證以期達到六大目的:(1)強化技職教育聯合認證之合作基礎;(2)規劃及實施聯合認證;(3)針對品質保證機構間之技職教育推動理念,凝聚更佳共識;(4)增進審查/評鑑委員知識、能力與技巧;(5)促進技職教育領域卓越的成就;(6)推動技職教育發展與自我精進成長。

為確保參與雙認證的教育機構品質不致有太大落差,雙方同意申請機構須先通過各自的認證才有申請資格。通過資格審查後,申請單位先繳交申請表及自評報告,由兩評鑑機構共同組成的訪評小組進行書面審查及實地訪評,並做成認證結果建議,送交認可委員會審議,若通過,該教育機構將收到兩機構品質標章,效期五年。訪評委員組成則依教育機構學生人數分為四個等級,最多由5位當地機構委員及2位國外機構委員組成。

雙認證指標設立的目的,除確保教育機構品質外,進一步希望有效幫助社會進步,解決全球問題,支持對環境、能源、生態系統、衛生及健康的保護,以及對藝術、宗教、工藝品、文化遺產及社會責任的保存,提升個人效能及社會責任,不只是侷限於校園或學術本身的提升。

因此,雙認證的指標項目為:(1)機構定位和特色;(2)治理及未來發展;(3)教學及學習;(4)行政支援及服務;(5)成就及社會責任;和(6)自我改善機制。經由雙認證的推動,希冀使教育機構規劃出目標管理循環的經營模式,達成至少80%的目標,且更進一步對社會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力。

雙認證的實地訪評日程為期一天,規劃與安排和國內辦理的評鑑無顯著不同,但對訪評委員的訓練特別重視以下幾點:雙邊的委員要對兩國技職教育沿革、發展和特色能了解與認同;對評鑑基本專業具共識;評鑑指標設計要適合雙邊制度和國情;報告撰寫要條理分明與具體可行。

進步的評鑑 造就國際化的高等教育

APEC教育部長會議指出,高等教育必須透明,並具有品質認證體系,但目前大多數國家的品質保證機構都是由政府部門或政府委外機構進行,少有通過正式的外部認證。因此,評鑑認證機構的專業及國際化已是必然趨勢。

在執行雙認證計畫後,我們預期可達成以下九點效益:(1)作為推動學位和資格的相互承認基石;(2)增進職員及學生交流;(3)建立學分承認及轉換的橋梁;(4)強化學生國際能力的培養;(5)促進技職教育國際化;(6)增進雙方技職及技術教育的合作;(7)加強雙方產業連結;(8)提供未來技術移轉管道;(9)肯定學術機構的努力與提升學生及職員的動力。

台評會與ONESQA合作的雙認證計畫在教育評鑑領域是一創新,期望在未來有更多國外評鑑機構加入,在評鑑指標設立及流程和專業發展上提供更多元的觀點,以符合國際發展趨勢,並期藉由評鑑制度的進步,讓技職教育更上一層樓,提升國際競爭力。

善用專業學門認證 發展系所特色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潮流和趨勢也深深影響著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如何透過人才培育以提升競爭,不僅是各國重要的發展策略,如何進一步確保人才品質,更是國內學校和企業關注焦點。臺灣今日的大學教育,已能透過嚴謹的教育品質認證,取得具有公信力的品質保證,進而協助學校建立特色及提升能見度,此亦為各方的認知和共識。

近年,因應國際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趨勢,國內高等教育評鑑已由「集權化」體制階段──完全由政府主導執行,發展為「專業化」的模式,由各不同專業評鑑機構分別進行學門系所專業評鑑,並納入國際專業評鑑機構,確立外部評鑑機制在我國高等教育評鑑系統發展中所扮演公正獨立的監督角色。

專業學門認證的內涵

台評會為能持續協助各大專校院建立品質改善機制,並強化其優勢,發展特色,特規劃「專業學門教育認證計畫」,期藉由公平、公正、專業且完善之認證機制與諮詢服務,促使臺灣各大專校院發展自我特色,進而提升整體教育品質,落實多元發展。透過外部學者專家之書面及實地審查,協助學校建立及發展辦學特色,了解其是否確實達成「提供學生優質學習環境,使學生獲致良好學習效果」,進而協助學校發掘自我優勢,塑造優勢特色。據此,認證計畫的基本架構為導入PDCA(Plan, Do, Check, Act)循環改善流程,規劃設計五大認證構面──「目標構面」、「教學構面」、「學習構面」、「資源構面」及「永續構面」。受認證者可就各認證構面意涵,自訂或增刪認證構面內容,並據此自訂指標,以具體呈現學校實際執行情形。

認證作業主要分為「規劃基礎」、「規劃主體」及「推動執行」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規劃基礎」是為了解學校辦學藍圖,以實質提供符合需求且與時代並進之服務。第二部分「規劃主體」是以學校定位、辦學願景及永續發展為基礎,規劃具體服務內容,並提出行動方案與推動策略。第三部分「推動執行」係將先期規劃成果付諸實行,以達學校自我提升改善之積極目標。

循環改善 追求自我卓越

在經歷認證的過程中,透過專家學者的協助,學校所建立的系統化持續改進機制,已可成為永續經營的根基。而其成效亦可顯現於具體課程調整、系所教育目標呼應、學生及學習成果回饋等,甚至有部分學校在認證過程中,透過立即的調整、改善,已可開始見到成果。

然而,通過認證只是一個起點,未來我們期待,學校仍應持續發展自我特色,朝著使命目標持續不斷進步、追求自我卓越,方能在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江美姿(102年12月2日)。淺談高等教育的趨勢與發展。深耕──教與學電子報。取自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95&Itemid=99999999
  2. 侯永琪、王力冉(2016年3月)。歐盟跨境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計畫及品保機構角色。評鑑雙月刊,60,39-42。
  3. 侯永琪、洪維佳(2011年7月)。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趨勢及對認證機構的挑戰。評鑑雙月刊,32,15-18。
  4. 侯永琪、蔡小婷(2009年1月)。雙聯學位國際認證初探。評鑑雙月刊,17,28-33。

 

大專校院辦理就業輔導措施之反思

文/周穎利 台灣評鑑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刊登於 2016.9 評鑑雙月刊第 63 期

「畢業即就業」普遍被現今大學視為一項重要發展特色,各校紛紛投入資源推動就業輔導相關措施。「就業輔導」在內涵上雖尚未有具共識的定義,但廣義而言,係指在正式教學活動外,提供直接有利於學生就業的相關措施或服務,例如職涯或就業諮商服務、辦理校園徵才活動、推動實習活動、媒合就業機會、協助取得專業證照等。

畢業生對就業輔導措施滿意度不佳

目前國內大專校院大多在學務處、研發處成立就業輔導的專責單位,推動相關事宜。但台灣評鑑協會透過一個小規模跨國問卷調查計畫發現,畢業生對於大學提供的就業輔導措施滿意度不佳,顯示國內大學在推動就業輔導措施時,仍有強化的空間。

台評會在亞太品質網絡(Asia-Pacific Quality Network, APQN)支持下,與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大學基準協會(Japan University Accreditation Association, JUAA),以及泰國國家教育標準與品質評估局(Office for 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NESQA)合作,針對近三年畢業的大學生進行一個小規模的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希望能對學生就業力、學校提供的教育品質、學校提供的就業輔導措施與學生畢業狀況等議題建立初步了解與分析。本次調查內容整理如表一所示。

表一、調查研究構面與內涵

本次調查方式主要以網路及紙本問卷並行,由台評會設計中、英版本後,再交由JUAA、ONESQA等機構翻譯成當地語言版本,因此本次問卷使用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及泰文。由於三個單位是第一次進行配合,調查的步調不一,在進行為期約三個月的調查工作後,問卷回收狀況尚稱良好(詳如表二所示)。

表二、回收樣本之性別分布

就業滿意度臺灣居冠 縮減學用落差仍有努力空間

此次本文先聚焦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與學校提供之就業服務,作為討論重點。針對臺灣、日本、泰國抽樣受訪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如表三所示),在主觀就業狀況的3個指標調查結果,若以3.5分作為滿意與否的標準,僅有「工作滿意度」一項指標,在臺灣與日本的畢業生呈現滿意,其餘指標均未達滿意的標準。

表三、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其中,臺灣畢業生不論在主觀或客觀就業狀況的滿意度均高於日本及泰國、泰國畢業生對於待遇滿意度呈現負面、日本畢業生找到工作的時間偏高等現象,基本上都反映了國家經濟發展的情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學用關聯度,其代表了大學畢業生自我評估在大學所學到的東西與職場上所需要的技能是否相關,此議題近年一直是國內大專校院,尤其是技專校院辦學的重點之一,臺灣在這方面畢業生滿意度雖仍居冠,但仍未到達3.5分之滿意度門檻,顯示大學在縮減學用落差上仍有努力的空間。

調查顯示實習課程對就業有助益

針對臺灣、日本、泰國抽樣受訪畢業生,調查大學提供的就業輔導措施對於其就業的助益程度(如表四所示),結果發現,同樣以3.5分作為是否有所助益的門檻值,僅有實習課程是普遍被認為對就業有助益(臺灣3.8;日本3.78;泰國3.5),在所有的就業輔導措施中一枝獨秀。

表四、大學生認知中大學提供之就業輔導指施所提供的協助狀況

進一步將實習課程之助益與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相關分析,各國狀況都略為不同,臺灣實習課程的助益與主觀就業狀態(工作滿意度、薪資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與客觀就業狀態未有顯著關聯;泰國實習課程的助益程度除每月薪資外,主客觀就業狀態均呈現顯著正相關;日本實習課程的助益與客觀就業狀態之每月薪資呈現顯著正相關外,其餘主客觀就業狀態無顯著關聯。

如何提高畢業生就業輔導滿意度 大學宜持續強化深耕

相較之下,其他就業輔導措施中,以臺灣的調查結果來看,除推行有年的專業證照輔導外,其餘項目被認為有助益的程度只有約2分的不滿意水準,此一結果值得各大專校院更進一步思索;近年來隨著就業市場嚴峻、業界期待、家長期盼等因素,多數學校均積極辦理校園就業博覽會、就業媒合等活動,也都積極強化就業輔導措施、成立校友會等相關組織,這些努力在台評會調查的結果中卻顯示大學畢業生的滿意度仍有強化空間,反映出大學校院目前的努力仍需持續強化與深耕。

本次跨國調查研究計畫是台評會推動國際化的策略之一,首次與二個不同國家的評鑑機構合作,過程中得到許多有形及無形的收穫,雖然本次調查研究在有限資源及時間限制下,研究成果的外部效度有其限制,但仍能作為國內大學推動就業輔導時的參考。未來台評會將在此基礎上持續針對重要教育、評鑑議題進行國際性的跨國合作調查,期能透過國際深度交流合作,為國內高等教育帶來新思維。

※參考文獻

  1. New Leadership Alliance. (2012). Assuring quality: An institutional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excellent practice i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chea.org/alliance_publications/assuring%20quality-pdf%20version.pdf
  2. Obukhova, E., & Lan, G. (2013). Do job seekers benefit from contacts? A direct test with contemporaneous searches. Management Science, 59(10), 2204-2216.
  3. Rothwell, A., Jewell, S., & Hardie, M. (2009). Self-perceived employability: Investigating the response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5, 152-161.

 

台評會105年科技大學綜合評鑑實地訪評時程出爐

文/陳姿曲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訊息刊登於 2016.9 評鑑雙月刊第 63 期

105年科技大學綜合評鑑作業於今(2016)年8月2日辦理學校說明會,此次共有7所公私立科技大學受評。綜合評鑑將辦理為期二天之實地訪評作業,第一天進行專業類(系所、學位學程)評鑑,第二天進行校務類評鑑與設有護理類系所之實習場所評鑑。

各校訪評日期如表一。

 

台評會105學年度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實地訪評時程公布

文/梁淑菁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訊息刊登於 2016.9 評鑑雙月刊第 63 期

自今(2016)年8月開始,台灣評鑑協會持續執行教育部委託辦理105學年度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評鑑計畫,共計有4所技術學院、6所專科學校接受實地評鑑。技術學院實地訪評日期將自2016年12月5日至27日止,每周一進行專業類(系所、學位學程)評鑑,每周二進行校務類評鑑;專科學校自2017年3月2日至4月7日止,每周四進行專業類科評鑑,每周五進行行政類評鑑。

本次綜合評鑑訪評日期,已由受評學校於2016年8月2日學校說明會中公開抽籤決定,詳如表一。

 

台評會105年技專校院改名改制後相關作業 已召開學校說明會

文/黃怡錡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訊息刊登於 2016.9 評鑑雙月刊第 63 期

國內技專校院於教育部核定改名改制後,除持續配合辦理評鑑以確保辦學品質外,亦須另接受改名改制後之訪視及書面審查等作業,以協助學校檢視於改名(改制)前、後整體辦學及建立自我特色之各項成效,並提供教育部了解學校能否持續穩定成長,同時亦提供學校持續改善意見,以期能落實提升技職教育品質之持續改善循環。

105年度台灣評鑑協會持續接受教育部委託辦理技專校院改名改制後訪視及書面審查相關工作,業已於8月2日召開學校說明會,以利順利進行訪視及審查作業。本次屬101學年度核定改名改制,須辦理第二次改名改制後書審之學校共有3所,分別是大華科技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醒吾科技大學;屬104學年度核定改名,須辦理第一次改名改制後訪視之學校共有致理科技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等2所,將分別於11月21日及11月14日進行實地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