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評鑑服務觀點談大專校院教學品保

文/詹孟儒、梁淑菁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理
本文刊登於 2017.11 評鑑雙月刊第 70 期

教育部自106年度起停辦大專校院系所評鑑後,臺灣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由「政府主導」逐漸轉為以「大學需求為導向」的「自願型」評鑑模式,代表學校將有更大的彈性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品保制度,是以多數學校已開始思考透過自行規劃或委外方式辦理評鑑,以定期檢視教學成效,確保辦學品質。

台灣評鑑協會因應此一模式轉變所規劃的「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即擺脫過去制式評鑑框架,改以學校需求出發,透過相關作業程序,以「了解各大專校院教學品質現況」為首要重點,進而進行教學品保之檢視,以協助學校建立品質改善機制;亦即學校可依自身需求提出申請,台評會將規劃客製化的評鑑服務內容。

評鑑服務:透過客觀第三者追求進步

值此轉型之際,學校必須先確立一個重要的前提:「接受外部評鑑的動機為何?」誠如台評會創會理事長許士軍教授在日前一場「大學怎麼『辦』」論壇中所提:「評鑑是否具有價值,要看學校如何看待」。

就評鑑制度而言,基本上所做到的,就是告知一所學校它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改進之途,這只能說是組織改進的第一步。依管理學觀點,有關發現問題以及提出改進辦法乃屬於前半段的「規劃」問題,至於主事者是否會採取行動,則有賴建立某種「控制」機制以求實現,而此控制機制若為自發性,則效果可期。

因此,在當今評鑑自主時代辦理系所評鑑的主動權已回歸學校的情況下,學校仍願意花時間與金錢自主性邀請客觀第三者來進行外部評鑑,顯見其追求進步的積極動力。

翻轉觀念:方向對了才能乘風破浪

當然,教學品保機制的完善是確保辦學品質的一項重要依據,因此台評會所提出的「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規劃基礎是以學校發展為核心,了解學校的願景與發展目標,並據以提供適切的評鑑需求,而依此需求再進行評鑑作業的規劃與執行程序,了解學校對於所訂目標及執行成果的達成程度,以期協助學校建立品質改善機制,落實學生學習成效並展現學校辦學特色。

就如同一艘大船如何航行在險峻的暴風雨中,有賴掌舵者導航到對的方向,才能乘風破浪突圍而出,甚至找到心目中的魚貨(特色),滿載而歸繼續前行。

以專業團隊確保評鑑服務品質

從評鑑服務的觀點來看,台評會於2010年獲教育部認可為「國內專業評鑑機構」,並於2015年經再認可審查通過,累積十多年的評鑑行政服務經驗與人力資源,將能充分配合大專校院評鑑自主的需求,協助學校處理各項評鑑專業事宜,例如:協助規劃校內評鑑相關研習或課程以建立校內評鑑共識、協助實地評鑑行程協調安排等。

加以過去累積多年之訪視評鑑經驗,包括執行教育部、衛生福利部、交通部觀光局等各部會及不同領域評鑑相關計畫,台評會迄今已擁有完整的顧問群,更重要的是累積了各界不同專業領域之學者專家資料庫,除了對國內高等教育專業領域之特性與系所涵蓋學制之複雜性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外,更具有完整且豐富的溝通協調經驗,有助於協調整合、提升專業及評鑑執行效益。

在評鑑專業人才的培育上,透過專業化、系統化且實務之研習內容,台評會能協助評鑑委員不斷提升與深化評鑑專業知能,且引進國際評鑑專業作法,確保聘任之委員素質。此外,具備高度行政效率及素質,與多年評鑑經驗的行政團隊,已於組織內部建立良好的知識管理機制。除謹守公正、公平及公開原則來執行評鑑事務工作外,及時回應學校需求,亦是不可或缺的評鑑專業服務。

跳脫制式評鑑框架 才能找出學校特色

現今評鑑思維已由被動的受評單位翻轉成具有更多自主性,因此,過去執行評鑑單位與受評者之間的刻板印象是對立的、被動式的評鑑模式,都宜因應調整,在一致性、標準化的作業程序中,宜避免淪入「框架式」評鑑,造成所謂同一個模式的「教育部大學」。

在69期的《評鑑雙月刊》曾提到,台評會「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的特色為擺脫過去評鑑框架、建立自我品保機制,基於這樣的前提,學校在規劃本身的自我品保機制上將有更大自主權,外部品保機構的功能是在提供專業服務,但此服務是否能滿足學校需求,則交由學校內部評估。因此,在此計畫的彈性上,包含應何時到校實地訪評、內容上是否可依校內系所特色建立特色指標、作業期程及著重的重點等,均可客製化辦理。惟所謂的配合學校需求,係指在各項必要程序完備,並且符合品保作業的規範下完成,而非對於學校的要求全數配合辦理,其著重的是「共好」的原則。

學校如能依循並了解台評會所規劃的評鑑必要程序,將能從中找出最適的作業方式;又若能尊重由專家審慎評估出來的結果,漸進改善調整自我不足之處,則最終的品保結果將兼具嚴謹的品保過程,並達到發揮學校特色的最高評鑑效果。

評鑑邁向「共好」  永續經營無終點

台評會擁有多年執行評鑑的經驗,且為國內外認可之第三方專業評鑑機構,最在乎的是能否為學校建立完善的品保系統,以持續提升教學品質。因此,各項品保作業規劃僅是提升學校教學品質的工具之一,如何善用並發揮最大效益,仍須回歸大學本身落實,方能達到建立學校特色、持續螺旋向上及永續經營之效。

 

台評會10月完成106學年度技專校院評鑑問卷調查作業

文/黃怡錡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
本訊息刊登於 2017.11 評鑑雙月刊第 70 期

台灣評鑑協會接受教育部委託辦理106學年度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評鑑相關工作,於10月完成實地評鑑前之各校問卷調查作業。每校之施測對象均包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問卷調查不做跨校比較,後續分析結果除將提供評鑑委員,亦將提供受評學校作為了解師生、行政人員之滿意情況與學生學習成效之參考,有助多面向了解辦學現況。

 

台評會辦理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學校說明會

文/池嘉敏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
本訊息刊登於 2017.11 評鑑雙月刊第 70 期

教育部委託台灣評鑑協會辦理「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於今(2017)年10月5日辦理申請學校說明會,針對計畫推動重點、執行要點、申請程序、作業系統及相關注意事項等進行說明。

該計畫係為配合政府創新產業發展政策(5+2),培養符合國內外產業發展脈絡之專業及跨領域技職人才,希冀藉由產、官、學、研各界通力合作,增進學生產業經驗、縮短學用落差,並透過建構實作學習場域、規劃實務課程,培養學生專業知能及實務技能,並期透過主辦學校與聯盟夥伴學校,引入法人、企業資源,協助種子教師培育,提升師生實務實作能力。

 

台評會與泰國「國家教育標準與品質評估局」攜手合作

文/李穗彗 台灣評鑑協會行政長
本訊息刊登於 2017.11 評鑑雙月刊第 70 期

具有泰國官方評鑑機構角色的泰國「國家教育標準與品質評估局」(Office for 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NESQA),於今(2017)年9月20日與台灣評鑑協會續簽合作備忘錄,針對雙方合作交流內容進行討論。

ONESQA與台評會自2013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雙方始終維持定期的交流往來,此次由Dr. Panarit Sethakul與Dr. Namon Jeerungsuwan等一行人來臺,除持續雙方合作備忘簽署外,並以座談方式共同商討未來如何深化彼此機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評鑑專業上不斷精進與提升。

 

台評會9-10月辦理二場IR實務工作坊

文/李欣倚 台灣評鑑協會專案經
本訊息刊登於 2017.11 評鑑雙月刊第 70 期

台灣評鑑協會於2016年推動「台灣校務專業管理資訊整合先導計畫」(Taiwan Institutional Research Cloud, TIR Cloud),至今(2017)年9月29日已辦理本年度第五場「IR實務工作坊」,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胡永翔組長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文哲教務長分享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實務操作經驗,第六場「IR實務工作坊」亦已於10月27日辦理,邀請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曾信超校長、楊堉麟副校長與南華大學王保進教務長分享校務研究的運用,以及如何透過校務研究進行校內資源整合等議題。

未來TIR Cloud除將持續辦理IR實務工作坊外,更將進行問卷調查,以期協助學校穩健踏出校務研究腳步,成為各校邁向卓越的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