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3期主題概覽

  • 【台評動態】 2018年7~9月活動花絮 │ 2018年10~12月活動預告
  • 【新知專欄】 內控制度促進教學品保:弘光科大的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易光輝 學術副校長、潘世尊 教務長
  • 【國際視野】 FIBAA與台評會簽訂合作備忘 │ 韓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拜訪台評會 │ 台評會接待泰國技職教育代表團 │ 台評會「台日國際聯合認證計畫」促進大學競爭力翻倍
  • 【IR文摘】 確保「大學生焦點群體訪談」的成功

本期內容發布於《台評ePaper》網站,使用者可於網站中訂閱、取消訂閱或瀏覽電子報;台評會另提供本期《台評ePaper》PDF檔下載,有需要者可直接點選連結以下載檔案。

 

 

  • 107.09.25 107學年度全國大專新生學習適應調查活動正式啟動
  • 107.09.18 「台日國際聯合認證計畫」工作會議
  • 107.09.08、15 居家護理機構OSCE認證-台北、高雄場次
  • 107.09.04 「台日國際聯合認證計畫」第1次推動委員會議
  • 107.09.03 奧亞運特定團體評鑑計畫工作坊
  • 107.08.21、30 【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委員培訓第3場、第4場
  • 107.08.16 【高峰論壇系列】技專校院校長論壇 IV(專科學校)
  • 107.08.13 居家護理機構評鑑計畫委員共識營
  • 107.08.08、17 107科技校院評鑑計畫學校工作坊
  • 107.08.01 【IR實務工作坊系列】校務研究新思維創造加值新契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致理科技大學)
  • 107.07.31 帶領台灣技職學校代表接待泰國技職教育代表團來訪
  • 107.07.18 協同「韓國職業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拜會教育部
  • 107.07.18 「韓國職業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拜訪台評會
  • 107.07.18、21 【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委員培訓第1場、第2場
  • 107.07.14、16 居家護理機構培訓課程第1場、第2場
  • 107.07.09~12 歐洲評鑑組織FIBAA代表來台參訪並進行交流
  • 107.07.09 【大專校院教學品保實務工作坊】
  • 107.07.09 技專校院系所科追蹤評鑑服務說明會

     

 

 

  • 107.10.01~05 日本東京校務特色經營暨校務發展研究交流考察
  • 107.10.03 【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委員研習營
  • 107.10 專業學門教育認證授證典禮
  • 107.11 啟動107學年度科技校院改名改制後訪視
  • 107.12 啟動107學年度科技校院校務評鑑
  • 107.12 一般護理之家暨產後護理之家成果發表會
  • 107.12 啟動奧亞運特定團體實地訪視
  • 107.12 歐洲「國際工商管理課程評估基金會」(FIBAA)認證專家來台擔任國際觀察員

 


內控制度促進教學品保:弘光科大的學校本位課程評鑑

易光輝/弘光科技大學 特聘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潘世尊/弘光科技大學 特聘教授兼教務長
 

  由於參與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辦理之相關評鑑工作,了解到專業學門認證的內涵主要是協助各大專校院建立品質改善機制、並強化其優勢。因此透過「規劃基礎」、「規劃主題」及「推動執行」三大部分,再導入PDCA (Plan, Do, Check, Act)循環改善流程,完善「目標」、「教學」、「學習」、「資源」、「永續」五大構面的指標,來達到大專校院專業學門發展自我特色、提升整體教育品質與落實多元發展的成果。

  其中也了解到評鑑的目的是在引導高等教育的品質提升,大學校院之專業學門認證著重的是長期的效益。因為專業學門認證與校務評鑑對象不同;而專業學門(含學制)數量眾多,認證約三至六年一次、故品質也未必一致,且多數專業學門系科主管皆會輪替、因此傳承更加不易,所以若能給予關懷與協助,才能彌補缺失,避免因輕忽而受困,共同達成專業學門與校務認證最大成效。

  在參與台評會辦理的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說明會,不僅可以先了解專業學門教育認證的流程、認證的構面與要項,也讓學校能了解如何撰寫認證自評報告書。

  透過相關領域之召集人針對該校專業學門所提之第一版自評報告書進行初審,並以面對面方式與申請認證學門全系教師溝通、討論與協助該專業學門釐清問題並進行後續自評報告書的調整與改善。

  待專業學門完成第二版自評報告書後,再由召集人與其他三位專業學門認證委員進行第二次書面審查意見撰寫並提供待釐清與建議修正意見,後續由召集人進行第二次面對面方式與申請認證學門全系教師進行溝通、討論及了解未來實地訪視之環境與提供實地訪視之注意事項。

  最後,待專業學門進行第三版自評報告書撰寫後,四位專業學門認證委員進行最終的書面審查與撰寫待釐清與建議修正意見並確認是否進行實地訪視。如此的專業學門認證協助,著實是四位委員毫無保留的提供意見,也達到委員與申請認證學門有充分的意見交流。

  透過專家學者的協助與認證過程中,學校所建立的持續改善機制,已可成為永續經營的根基。而其成效亦可顯現於具體課程調整、系所教育目標呼應、學生及學習成果回饋等,然而,通過只是一個起點、學校應朝著使命目標不斷追求自我卓越。

  以下將本校透過內控制度促進教學品保,以系本位課程評鑑為案例分享如下。

前言

  課程教學品保,是大學系所辦學核心要項。過往,教育部主導的系所專業評鑑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伴隨外部評鑑結果而來的威脅感,可能讓受評學校以應付及防衛的心態面對評鑑,從而斲喪透過評鑑發現問題以求自我改善的精神。

  因應此種問題,西方國家早在1980年代左右就開始倡導學校本位管理的教育革新方案,由學校自主推動的「學校本位評鑑」(school-based evaluation)也隨之被重視(陳美如、郭昭佑,2002)。教育部目前所推動由各校自辦教學品保機制(含自辦系所專業評鑑或實施其他教學品保機制)之政策,即是學校本位管理及學校本位評鑑的一種展現。

  雖然,各大學可自辦系所評鑑或推動其他教學品保機制,惟其評鑑項目指標仍須包含教育目標、課程規劃、師資、教學、學生學習、辦學成效及自我改善機制等面向(許品鵑、林佳宜、郭玟杏,2017)。另Nevo(1995)曾提出基本訓練、建立學校內部評鑑團隊、評鑑制度化與建立內外部評鑑對話機制等四個階段的評鑑程序,也值得各校參考。高教評鑑中心也建議各校所推動之教學品保機制最好是一個具有系統性與組織的品保過程,且最好包含「內部檢視」與「外部意見」(許品鵑、林佳宜、郭玟杏,2017)。

  除了上述,自我評鑑應是一種持續實施,且透過多元管道蒐集資料和進行評估,以能系統性和深入發現問題之歷程。許多學校在辦理自我評鑑過程,有時忽略運用系統性的方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評估,導致影響自我評鑑的成效。

  弘光科大(以下簡稱本校)過往每年皆運用「內部控制制度」(internal control system)(以下簡稱內控或內控制度)針對各系課程教學品保實施情況進行評鑑式的稽核,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以求精進課程教學品質。稽核過程運用系統化的工具進行評估。評估的結果以及稽核後各系改善情況的追蹤覆核,可做為系所評鑑中的教育目標、課程規劃、學生學習、辦學成效及自我改善機制等面向的資料,從而增進外部評鑑的實施品質和成效。

內控制度與教學品保

  教育部於民國 98 年發佈、106年修訂的<學校財團法人及所設私立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辦法>,規範學校財團法人及所設私立學校應建立內控制度,針對包含教學在內的8個營運事項設計作業程序與內部控制點,以達成營運效果與效率、資訊公開報導的可靠性及確保相關法令的遵守。學校應實施內部稽核以衡量學校營運之效果及效率,並適時提供改進建議。以此觀之,運用內控制度針對課程教學品保機制實施情況進行管控,從而提升其內涵之完備性與實施品質,是各大學可考慮施行方向。

一、系本位課程品保與稽核

  本校向來重視辦學品質與績效的自我管控和提升,民國88年就開始導入內控制度。因課程品質為學校辦學成敗關鍵,民國90年代初期,配合教育部於當時積極推動的發展「系本位課程」(department-based curriculum)措施,將全校各系發展系本位課程情況納入內控稽核項目。

  首先訂定校級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內控文件,做為各系制定系本位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的依循。因屬內控文件,各系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都需具體敘明作業程序、控制重點、法源依據及作業流程。每年,由負責內控稽核業務之稽核室針對各系「說、寫、作」辦理情況是否一致進行稽核。為增進稽核品質,稽核室邀請具課程發展背景與經驗之教師參與擔任稽核委員。

  當時,許多系為避免無法通過「說、寫、作」是否一致之查核,常將系本位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中未做到的項目刪除。另外,系的課程發展涵蓋教育目標的訂定、能達成目標的課程之規劃、課程實施(教學)品質的確保、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及評量結果回饋目標、課程與教學的修正等歷程,乃系所辦學成敗關鍵要項。大學中的系主任雖擁有各自領域專業知能,確未必瞭解系本位課程發展原理及課程發展歷程各環節實施要領與應注意事項。

  針對這兩項問題,本校教學資源中心依系本位課程發展原理制定系本位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範例」供各系參考應用。該範例從課程目標的制定、人才培育目標的轉化(轉化為核心能力)、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課程實施品質的確保及課程的評鑑與回饋之課程發展歷程要項與應注意事項都進行定義性、糸統性、程序性與操作性的規範,各系可依各自專業屬性調整應用。

  為確保各系能確實做到課程發展歷程重要項目,系本位課程稽核不再採取檢核各系是否做到說、寫、作一致的模式。教資中心參考系本位課程發展原理、學校辦學要求與專家意見,制定涵蓋課程發展「機制」及「分析」(課程目標的釐清與訂定)、「規劃」(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與發展)、「實施」與「評鑑」五大面向共34項指標之檢核表(參表1之例,採7點量尺計分),系統性檢核各系實施情況。

  為增進稽核結果的一致性與效度,稽核前辦理行前會議,針對各指標之意涵進行說明和討論。稽核實施後,除透過會議確認稽核結果及各系應改善事項,還藉由績優單位分享觀摩及後續改善情況之追蹤覆核,確保各系能針對重要事項進行改善。透過系本位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範例與系統性檢核表的制定,以及實際的稽核(含質性意見的書寫)及改善情況之追蹤覆核,各系能針對問題推動改善措施,學校對各系發展系本位課程之概況和問題所在也有更為深入的瞭解(潘世尊、林坤誼,2011)。

表1、系本位課程稽核項目與指標摘要示例

項目

指標

分析

  • 能明確訂定教育目標(即培育目標)及學生畢業時應具備的核心能力。
  • 教育目標及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之訂定,能考量相關法規或政策//學生背景與特質/學生需求/業界需求與專業發展趨勢/學校與學院辦學理念與方向。

規劃

  • 能根據核心能力發展或選擇專業必選修課程/專業必選修課程能對應學生畢業所需核心能力。
  • 能研訂專業必選修課程適當比例/能將專業必選修課程組織成合理的課程架構/專業必選修課程授課學年與學期之規劃符合專業邏輯/每一專業必選修課程學分數與上課時數之安排適當。
  • 能依專業必選修課程欲培養之能力撰寫課程簡介。
  • 能根據學生所需具備能力訂定檢定辦法,並據以施行及進行補救教學。
  • 能根據學生所需能力安排合適的「非學科課程」。
  • 能規劃與實施跨領域學程,且有鼓勵學生修讀或提昇學生修讀比例之措施。

實施

  • 能訂定學生選課輔導機制、措施或辦法,並據以實施。
  • 能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確保課程實施品質(含避免課程實施產生過多重複或無法銜接之問題)。
  • 授課教師之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與學習評量方式適當。

評鑑

  • 能邀請產、官、學專家評估教育目標、學生畢業所需能力與專業必選修課程之適當性,並將結果回饋至課程委員會討論。
  • 具瞭解畢業學生升學、就業表現/雇主滿意情形之機制,並據以實施,且將結果回饋至課程委員會討論。

  系本位課程稽核實施過程,本校會針對課程發展演變潮流調整稽核項目和重點。如近兩年因應社會大眾對技職教育學用落差的重視,本校將各系開設「實務課程」比例提升情況列為稽核指標。教務處首先從課程目標、內容、實施方式及學生學習成效評量等向度明確定義「實務課程」之內涵,做為各系調整課程及稽核單位進行稽核之依循,避免各系將任一課程只要和實務沾上邊,即視為實務課程。

  另外,也將能幫助學生針對實務工作核心要項綜整應用過往所學之「總整性問題實作導向課程」之開設與實施情況列入稽核項目。教務處同樣先針對此種課程明確加以定義,讓各系得以確實瞭解課程調整方向,也方便課程稽核之評估。

二、實習課程品保與稽核

  實習,乃學生取得專業實務知能必要途徑。104年1月發佈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於第 13 條規範「主管機關應就學校辦理實習課程實施績效評量」。同年12月發佈的<專科以上學校實習課程績效評量辦法>則於第4條規範各校應就實習課程辦理情形,針對實習機制與成效實施自評。

  本校於98年左右開始積極強化各系實習課程之開設。因各系學生校外實習時數不斷拉長,本著風險管理的精神,本校在102學年也將校外實習列為稽核項目,由稽核室和教務處協同辦理。

  為增進稽核成效, 103學年參考校內外實習課程專家意見,針對實習課程之「準則」(Standard)、「規劃」(Plan)、「實施」(Do)、「評估」(Check)與「行動」(Action)等五個面向制訂包含33個指標之檢核表,做為稽核工具。教務處也針對實習課程的作業程序、控制重點與實施流程制定內控文件,協助各系強化課程實施品質。

  104學年之稽核精進實施方式,透過實習課程大綱審查、檢核表檢核、實習學生訪談,以及對學生、實習輔導教師與校外實習合作機構進行滿意度調查等多元方式搜集資料,以獲得不同面向資訊及深化稽核結果。

  105及106學年,持續實施。稽核結束,除追蹤各單位改善情況,還曾針對實習機制與成效較需強化單位成立實習課程增能社群(黃志雄、廖瑞琳,2016)。

  經過這幾年的稽核及改善情況的追蹤覆核,無論是檢核表或各項滿意度調查,校內實習、校外實習及海外實習之實習機制與成效上的問題不斷被發現與改善,各項數據也都有所提升(潘世尊等,2015,2016,2017)。

運用內控提升自我評鑑實施品質與成效

  本校將攸關辦學成敗之課程發展和實施納入內控制度,並與時俱進調整稽核項目與評估重點。因納入內控制度,相關單位必須制訂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讓課程發展與實施要項變得具體化、明確化與流程化。

  本校運用內控制度針對系本位課程與實習課程所進行之稽核,不但是一種「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也是「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的一種展現,符合科學化學校本位管理的精神。

  在運用內控制度促進課程教學品保過程,本校每年實施,且由稽核室和教務處及教學資源中心共組辦理團隊,邀請校內外專家參與,包含制定系本位課程發展機制工作指導書範例、製作實習課程內控文件、提升稽核工具(含問卷與檢核表)之信效度,以及運用多元管道與系統性的方法蒐集資料,做為科學評估之依據。

  因是本校自主進行,本著深入發現問題、持續改善的精神,運用最有效及最完備的方法發掘問題所在,不需以應付或防衛的心態面對外部評鑑,因而能得到良好成效。稽核後的檢討與輔導及後續改善情形的追蹤覆核,則能確實提升課程教學品質和實施成效。內控機制及實施過程所進行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成果,又可做為系所評鑑之基礎,能深化學校本位自主管理的成效。

參考文獻

  • 許品鵑、林佳宜、郭玟杏(2017)。教育部停辦系所評鑑與自辦系所品保認定Q&A。評鑑雙月刊,69,2018.05.30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7/09/01/6821.aspx。
  • 陳美如、郭昭佑(2002)。英美兩地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方案比較研究。教育學刊,19,235-357。
  • 黃志雄、廖瑞琳(2016)。校外實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個案研究:以一所科技大學為例。學校行政,103,82-103。
  • 潘世尊、林坤誼(2011)。學校本位課程評鑒與系本位課程發展──一所科技大學的實踐與反思。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2(2),1-34。
  • 潘世尊、黃志雄、陳淑齡、趙蕙鈴、雷若莉、高采秀、蔡旻璿、陳怡君、溫志中、陳翰裕、林佩蓉、林永升、陳怡君、賴秀慈(2015)。弘光科大103學年實習課程自我檢核─ 一個校務研究報告。弘光學報,75,87-114。
  • 潘世尊、蔡旻璿、高采秀、黃志雄、陳淑齡、陳瑛治、趙蕙鈴、雷若莉、黃文鑒、陳怡君、陳翰裕、熊琪萍、賴秀慈(2016)。弘光科技大學104學年實習課程績效評量。弘光學報,77,93 - 120。
  • 潘世尊、蔡旻璿、高采秀、黃志雄、陳民枝、劉梅君、黃文鑒、陳淑齡、陳瑛治、雷若莉、趙蕙鈴、陳怡君、熊琪萍、古雅君、賴秀慈(2017.03)。弘光科技大學105學年實習課程績效評量。弘光學報,79,137 - 162。
  •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ew York: Pergamon.

 


台評會與歐洲評鑑組織FIBAA簽訂合作備忘

  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台評會)今年度除了與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大學基準協會(JUAA)及泰國國家教育標準與品質評估局(ONESQA),攜手合作辦理大專校院國際聯合認證外,更積極將國際合作版圖延伸至歐洲。7月10日台評會特別邀請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ccreditation(FIBAA)代表來台,雙方經過交流討論後並簽訂合作備忘。

  德國高等技術教育品質向來為台灣技職教育所借鏡,故此次簽訂合作備忘,台評會希冀能引領台灣學校向歐盟邁進,進一步促使台評會所推動的評鑑與國際接軌,對台灣高等教育未來將會具有實質的助益。

  FIBAA是國際知名學位認證機構之一,成立於1994年,是由德國、奧地利、瑞士的大學與商學協會所共同運作的品質保證機構,亦為「德國大學認證委員會」(Akkreditierungsrat)承認的認證評鑑機構。FIBAA在歐洲各國進行跨國國際認證,主要辦理經濟、商業、社會科學、法律等領域之學門及應用科技大學學校認可。

  除了德國、瑞士、奧地利外,FIBAA也接受美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國學校及學位學程申請認證評鑑。今年度,全歐洲已有60所學校、700個學位學程獲得認證,過程中FIBAA提供有助益的建議,並頒發FIBAA認證標章。近年來,FIBAA認證標章已然成為學生、企業及社會對教育品質之指標,並已在歐洲及其他許多國家具有聲望。

  此次台評會主動邀請FIBAA代表來台,除了將台灣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介紹給國際評鑑組織外,亦為雙方未來高等教育的合作創造出新的合作遠景。

  目前台評會已合作的國際評鑑組織,跨國及區域合作對象從亞洲的日本、泰國、俄羅斯、港澳等地,到澳洲的紐西蘭,以及歐洲的羅埃西亞、德國,未來期盼能放眼全世界版圖,為台灣高等教育開拓不同的國際視野,及創造跨國認證的合作契機,協助大專校院掌握契機及優勢,面對未來的挑戰與變動。


  


國際交流再添新頁-韓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拜訪台評會

  近期,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台評會)與國際上高等教育評鑑機構互動頻繁,除與日本、泰國的高教評鑑機構安排機構人員互訪活動外,今(107)年度也深入歐洲與德國評鑑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而「韓國職業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 (Korea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KAVE)代表團,於7月18日來台訪問時,更特別到台評會進行拜訪,以瞭解台灣在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的評鑑經驗。來訪當天,台評會由傅勝利理事長親自接待,韓國KAVE於聽完簡報說明後提問頻繁,雙方在執行評鑑經驗上進行經驗交換,代表團對台評會的技職評鑑經驗留下深刻印象,希冀雙方未來能持續交流。

  「韓國職業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KAVE)是2009年「韓國大學教育委員會」 (Korean Council for College Education, KCCE)所設立的附屬機構,認證委員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認證的公平性和客觀性。

  KAVE並於2010年12月被韓國教育部指定為評鑑的認可機構,負責評鑑業務。自2011年起,對大學實施強制認證。韓國教育部也宣布,認證結果將影響到給學校行政和財政上的預算補助。

  此次韓國KAVE來台,與台評會交流的主要目的,在於更加瞭解兩國高等技職教育的現況、評鑑與認證機制等層面,透過機構拜訪使雙方互相瞭解其背景與定位,有助於建立未來兩國評鑑機構間的合作。

  未來,台評會將持續與各國評鑑組織進行交流,將台灣成熟的技職評鑑經驗分享給國外,同時也期許能不斷吸取各國評鑑經驗,回饋給國內大專校院,讓評鑑制度更貼近學校實際運作,接軌國際建立屬於台灣的教育品保制度,以發揮評鑑的積極目的,帶動台灣整體高等教育品質的提升。


台評會偕同技職學校代表,接待泰國技職教育代表團來訪

  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台評會)為配合教育部新南向政策,及協助國內大專校院拓展國際鏈結,特於今(107)年7月31日邀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代表出席,共同接待來自泰國的技職教育代表團。

  本次來訪泰國技職學校有宋卡府職業學校(Songkhla Vocational College)、北大年技術學院(Pattani Technical College)、亞拉技術學院(Yala Technical College)、Luang pratan ratnikorn工業與社區學院(Luang pratan ratnikorn Industrial and Community College)等共4所職業學校校長及教師一行約22位,國內參與交流的學校計有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致理科技大學、華夏科技大學,以及嘉南藥理大學等學校校長、副校長及國際長6位出席,雙方並就泰國學生升學、實習與就業現況等多項議題做深度的交流與討論。代表團表示此行不僅達成拜訪目的,更能直接與台灣技職學校代表交流,收獲豐碩,並為未來台、泰技職校院合作奠定良好契機。


台評會「台日國際聯合認證計畫」促進大學競爭力翻倍

  研究創新、培育人才為大學所肩負之重要使命,值此全球化時代來臨之際,教育部更以全面提升大學品質、強化國際競爭力為其重點推動政策。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簡稱台評會)為協助台灣大專校院邁向國際化,積極與國外評鑑機構共同推動國際聯合認證計畫,其中與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大學基準協會(JUAA)合作辦理之「台日國際聯合認證計畫」業已成功啟動,並於今日(9月4日)進行第1次推動委員會議。

  「台日國際聯合認證推動委員會」由台、日雙方共同推派代表組成,其成員皆為評鑑經驗豐富之相關領域資深專家,本次會議台灣方面有傅勝利委員、王國明委員、陳維昭委員、黃博治委員出席;日本方面則有山崎光悦委員、生和秀敏委員、横山研治委員與會討論,另日本JUAA亦安排事務局長工藤潤先生、室長原和世小姐、松坂顕範先生一同列席研討。

  會議重點在於討論「台日國際聯合認證推動委員會」之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的任命與職責、認證計畫之進度安排,以及認證委員研習相關規劃等執行細節,將合作協議發展為具體實施內容,系統化推動各項國際認證作業事宜。

  「台日國際聯合認證計畫」與目前台灣各大專校院所辦理的校務評鑑類似,係以校為認證單位,學校一旦獲認證通過,除可增進國際競爭優勢、提升辦學品質外,也有助於促進全球人才的移動,包括學生赴海外留學、國外優秀研究學者招聘及人員相互交流等國際活動;此外,並能藉此開拓國際姐妹校、境外課程、雙聯學位等機會,以進一步擴展國際市場,招收外籍學生。

  台評會藉由此次「台日國際聯合認證計畫」推動委員會之正式啟動,建立起台日認證機制的實質內涵,未來將持續促使評鑑作業與國際接軌,以增強評鑑的廣度與深度,也期望能協助學校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提升學校的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IR文摘》係整理國際上已發表有關校務研究之文章,摘錄其重點供學校相關人員瞭解更深度的IR研究與應用,以完整建構校務研究的發想脈絡,進而激盪出更具體且持續深化之實踐內涵。


確保「大學生焦點群體訪談」的成功

【摘要】為了討論或解決校務相關的議題,校務研究人員常藉由焦點群體的訪談,來蒐集必要的資料。在過去,這類訪談多委請校外顧問或專業人士進行。但由於人員、預算的限制,加上時效等問題,現在的校務人員常需擔負起焦點群體訪談的責任。校務人員需具備哪些相關技能,才可有效規劃並進行由大學生組成的焦點群體訪談。本文提出相關的策略和所面臨的挑戰。

本期內容摘錄整理自:Billups, Felice D. (2012) “Conducting focus groups with college students: strategies to ensure success,” in AIR Professional File, Article 127, 13 pages.

台評會另提供完整摘錄內容供【TIR Cloud計畫】成員學校參閱,有需要之成員學校可至計畫網站《會員專區》中之《下載中心》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