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02期主題概覽
本期內容發布於《台評ePaper》網站,使用者可於網站中訂閱、取消訂閱或瀏覽電子報;台評會另提供本期《台評ePaper》PDF檔下載,有需要者可直接點選連結以下載檔案。
高科大具體實踐ESG-互動關係人關注之重大永續議題調查
陳冠利1、吳偉綺2、林思吟3、劉芮圻4、郭俊賢5
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永續發展處 博士後研究員
2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永續發展處 博士後研究員
3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助理教授/永續發展處永續大學辦公室 主任
4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永續發展處校務大數據分析組 組長
5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副校長/模具工程系 教授/永續發展處 處長
近年來,永續發展的議題成為全球討論的議題焦點,自聯合國於2015年在永續高峰會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公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以下簡稱SDGs),以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提出的永續發展教育計畫與行動方案(李曉峰與張慶勳,2023),提升生活品質與追求人類福祉為目標,成為世界各國政府推動相關政策的參考指引和共同追求的目標。以全球視野與在地連結的觀點,引導每一位的地球公民共同參與形塑並實踐永續未來藍圖(張慶勳,2024)。
高等教育機構(HEIs)作為教育者、研究人員,組織和社區服務者的多重任務,在永續發展的推動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Silva, Juana, Martínez, Vecchiola, & Orellana, 2020;謝傳崇與林庭律,2021)。高等教育機構(HEIs)作為教育者、研究人員,組織和社區服務者的多重任務,在永續發展的推動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Silva, Juana, Martínez, Vecchiola, & Orellana, 2020;謝傳崇與林庭律,2021)。教育部為引導大學校院的社會參與,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運用以人為本的精神,從在地需求出發,並鼓勵發揮專業知識和創意,改善學用落差,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此外,更致力於投入國際場域實踐,提升國際能見度,以達成「越在地、躍國際」的願景(王保進,2023)。
然而,大學的社會責任並不止於USR計畫的推動與實踐,更需思考如何與不同的群體建立和維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係,確保其政策和行動能夠滿足多方需求,真正實現教育、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多重目標,推動社會的永續發展。「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此一概念源自企業界,指企業在制定策略時,不能僅考量到股東(shareholders)的利益,還要考慮其他對企業有重大影響或受其影響的群體,這些群體稱之為利害關係人。依據台灣評鑑協會2022年出版《高等技職教育評鑑用語解析》,說明「互動關係人與利害關係人語意互通」,利害關係人是營利事業較多使用;「互動關係人」係指學校的校務營運可能產生影響,或可能受校務營運影響的內外部個人或團體。高等教育機構屬於非營利組織,為更能展現大學在推動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中的多元互動和共同進步,過往文獻更將stakeholder在大學的應用中翻譯為「互動關係人」(何希慧,2016;池俊吉,2023),更為貼切。透過蒐集互動關係人之意見與看法,將其轉化為發展策略,回應互動關係人的期待,以提升對社會的影響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的使命。
肩負永續發展使命:以FORCE開拓永續發展道路
高科大自2020年起,將SDGs正式納入四年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書,提出成為一所「GREAT University」的校務目標,其中R代表的即是「永續責任 (Responsibility)」。呼應此校務目標,2022年8月正式成立永續發展處,為學校一級行政單位,是全國第一所將永續發展單位列入校內組織規程而非任務編組的大學。本校以「SDG 17 全球夥伴關係」為基礎,依發展願景延展出 “FORCE” 作為永續實踐策略(如圖一),五個字分別代表「前瞻(Foresight)」、「組織(Organization)」、「責任(Responsibility)」、「協作(Coordination)」及「擴展(Expansion)」,據此打造2030年校務永續發展藍圖,鏈結教學、研究、產學、校園建設等面向,朝聯合國SDGs邁進,更進一步落實地區資源整合、推動公共教育、促進跨域交流的社會使命。
此外,為強調校務經營的永續性和任務實踐,高科大除了設立永續發展處專責推動永續相關業務,更透過跨單位、跨領域溝通,將「永續發展」的意義從SDGs延展至校務發展之「永續治理」,同步呼應全球企業重大趨勢之ESG思維,從環境、社會和治理檢視校務營運、學研貢獻、產學合作等績效及需要加強之處。上述努力,讓本校在永續發展推動上獲得公民營機構授獎肯定,榮獲2022年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教育類)、2022年台灣企業永續獎銀獎(永續報告書類)、2023高雄市環境教育獎、2023年高雄市環保永續貢獻獎(唯一學校單位獲獎)、2023年天下大學公民獎(獲提名Top25永續大學),展現實踐永續發展卓越成效。
高科大於2021年出版了首份《2020永續發展報告書》,宣示高科大實踐永續發展理念的決心。透過報告書的編撰,響應聯合國SDGs並揭露本校在教學、研究、環境、社會參與及治理面向等相關績效,展現促進平權、創新、經濟和科技,還有維護生態與社區福祉等永續作為。永續發展報告書匯聚了高科大教職員生不懈地努力,除了呼應全球永續發展使命,更要建立明確的目標和優先變革事項,期待高科大為永續發展做出更積極、具體的貢獻,同時也接受社會檢視本校推動永續相關的校務現況,督促高科大繼續成長。
圖一 高科大永續價值觀-FORCE
資料來源:高科大2022永續發展報告書
互動關係人議合:與互動關係人攜手打造永續共好的未來
永續與社會影響力是全球大學發展的核心議題,呼應聯合國SDGs的最高精神「不遺漏任何人 “Leave no one behind”」,組織應用心傾聽互動關係人之看法,試圖將其轉化為發展策略以提升和不同群體的互動,進而提高社會影響力。高科大將互動關係人定義為對本校之營運、教學與研究、環境及社會產生影響,或受本校影響之內、外部團體或個人。於112年起首次透過問卷的方式,蒐集互動關係人的期待與回饋,以辨識並分析學校重大永續議題,做為編纂高科大永續報告書的指引;同時,根據重大性分析結果校準全校永續目標與執行策略,作為擬定和改善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回應互動關係人之期許(何希慧,2016:彭森明,2021;池俊吉,2023)。
依據最新版本GRI Standards(2021)的決定重大主題步驟,定義符合學校運作之重大永續議題鑑別方法,透過「確立、蒐集、調查、分析、核定」五大步驟,鑑別重大永續議題。經盤點與蒐集國際永續標準、趨勢互動害關係人觀點,呼應2022年高科大永續發展報告書架構,輔以一級單位主管的意見回饋,確立8類型之互動關係人(教職人員、學生、校友、學生家長、政府機關、業界夥伴、教育夥伴、社會大眾等)及27項永續議題,永續議題分別隸屬環境面向(E)、社會面向(S)與校務治理面向(G)。此次重大永續議題調查,總共有309位互動關係人、以及11位高階主管參與問卷填答。
高科大將重大永續議題定義為:「本校互動關係人對該永續議題具有高度關注,且高階主管決策小組評估該永續議題對學校營運具有高度影響」,計有13個議題優先被定義為重大永續議題(如圖二)。
本次分析前開13項重大永續議題,檢視重大永續議題之管理方針,包含政策承諾及短中長期目標,揭露於本校2022永續發展報告書,並經德國萊因TÜV公司依據GRI準則Reference標準完成查證,並作為推動下一期永續發展成果的基準。
圖二 高科大重大永續議題矩陣
資料來源:高科大2022永續發展報告書
未來展望:打造與互動關係人互利共榮、永續共生的生態系統
高等教育機構在永續發展的關鍵性策略之一,即是學校在育才的同時,也能引導師生同仁,甚至其他互動關係人一起與地方、國家和世界有所鏈結,以各自的專長善盡社會責任。高科大對內積極開辦永續相關課程、活動和知能培訓,對外則聚焦永續議題研究及產學計畫;在環境保護方面,為打造智慧綠色校園,高科大自行開發智慧科技化系統來提升校園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與節能性;在社會參與方面,除了對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積極參與,投入學界能量深耕在地,落實大學整合推動高等教育與公共資源的社會使命。
在全球致力永續發展趨勢下,高科大持續致力與世界打造永續共生的生態系統。永續治理是高科大持續發展茁壯的核心價值,運用重大永續議題分析結果,將互動關係人回饋的關注度數據轉化為校務政策之重要擬定依據,除了期望深化與互動關係人的溝通和合作,也盼經由不同的立場和視角,為校務帶來成長的養分,合力擘畫共好的永續大學發展藍圖。
參考文獻
李曉峰、張慶勳(2023)。大學永續發展與經營的策略、困境與解決途徑。臺灣教育研究期刊,4(1),73-95。
張慶勳(2024)。學校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思維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4),01-27。
謝傳崇、林庭律(2021)。臺灣高等教育實踐永續發展指標(SDGs)的意涵與重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4),31-34。
王保進(2023)。大學校院校務經營落實永續發展之策略。評鑑雙月刊,104,43-47。
池俊吉(2023)。高等教育內外部品質保證的學生參與探析。評鑑雙月刊,106,10-13。
何希慧 (2016)。校務研究連結校務發展與績效責任—以科技大學為例. 評鑑雙月刊, 60, 22-25。
彭森明(2010)。大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理論、實務與應用。臺北市: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開創新局領先全球—台評會獲邀於2024 INQAAHE Forum分享ISG認證經驗
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台評會)於2024年4月8~10日接受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INQAAHE)辦理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標準與準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ertiary Education,ISG)認證實地訪視,成為全球首家接受ISG認證之專業評鑑機構,容繼業理事長並獲邀於2024年6月10~12日前往羅馬尼亞,參與INQAAHE國際論壇,分享ISG認證經驗。
台評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以發展及推廣評鑑知識與技術並提供評鑑服務為宗旨,推動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工作已逾20載,近年來不但積極與國際夥伴交流合作,並持續關注國際趨勢,透過舉辦國際研討會,探討高等教育之永續發展策略,驅動國內高等教育機構重視國際上的重要議題。此次ISG實地訪視是台評會追求國際認證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為台評會擴大國際版圖樹立創新里程碑。
INQAAHE為1991年創立之國際性組織,致力於促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構之間的合作與訊息共享,亦為全球第一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網絡。INQAAHE於2003年發布「優良實務準則(Guidelines of Good Practice,GGP)」,為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構提供指引與最佳實務。為回應全球高等教育環境快速變化的需求及發展趨勢,INQAAHE於2022年發布「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標準與準則(ISG)」框架,以持續協助外部品保機構的優質運作。
台評會於2023年申請ISG認證,從自評報告撰寫、定期開會討論到實地訪視,在歷時1年的準備期間中,不斷進行資源盤點以精進自我檢視,從上到下全體動員齊心準備各項作業,而後由INQAAHE秘書處所安排的國際評審小組進行為期3天的實地訪視。評審小組成員皆為國際上高等教育品保領域之翹楚,透過與台評會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訪談,逐一驗證台評會在各項指標的達成情形。
ISG認證促勵台評會進行自我反思,在制定及推動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各方面之策略及措施,能具體發揮關鍵角色。台評會作為提供外部品質保證之專業評鑑機構,希冀藉由國際認證組織的定期外部檢視,確保本身所提供各項評鑑服務的品質,期以透過持續不懈的自我精進,維持高度應變能力及引領高教邁向國際,進而拓展台評會之國際能見度。
《IR文摘》係整理國際上已發表有關校務研究之文章,摘錄其重點供學校相關人員瞭解更深度的IR研究與應用,以完整建構校務研究的發想脈絡,進而激盪出更具體且持續深化之實踐內涵。
高等教育的資料分析:整合性回顧
【摘要】
高等教育體系中包含各式各樣的數據,若能透過適當的資料分析,將有助於管理者與教師用以精確檢視、理解及模擬教學的過程與成效。因此,在高等教育資料分析方法與流程方面,發展出諸如學習分析(Learning Analytics,LA)、學術分析(Academic Analytics,AA)、教育資料探勘(Educational Data Mining,EDM)等主流思想與相關研究。
本文主要就前述LA、AA及EDM視角,為資管領域(IM或IS)之教育與研究人員,提供當前教育資料分析研究現況與相關理論。文中澄清重要名詞的定義,並闡述高等教育資料分析的整合架構。透過對該架構的思考,可引領研究人員發掘洞見,提供給高教管理者或教師參酌,讓學校在面對個別學生、學生群體、課程設計、校務管理與教育系統規劃的決策上,更精準掌握數據背後的意涵與價值。
本期內容摘錄整理自:Nguyen, Andy, Lesley Gardner, and Don Sheridan (2020), “Data Analytics in Higher Education: An Integrated View,”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31 (1), 61-71.
台評會另提供完整摘錄內容供【TIRC】成員學校參閱,有需要之成員學校可至計畫網站《會員專區》中之《下載中心》下載。